清明节期间,全场商品低至 5 折!

观音娘娘福贡 - epay

观音娘娘福贡

RM 18.80

宝贝详情


观音娘娘历史简介
观音娘娘,全称观世音菩萨,是佛教中慈悲与救苦的象征,在中国及东亚地区的民间信仰中也非常普及。
“观世音”意为“观察世间众生的声音”,听闻呼救便会前来援助,因此又有“慈航普渡”“救苦救难”的称号。

起源

  • 观音最早源自古印度佛教的阿弥陀佛左胁侍菩萨——阿观世音。

  • 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后,观世音形象最初为男性,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女性化,成为温柔慈悲的“观音娘娘”。

信仰发展

  • 唐宋时期,观音信仰在中国广泛流行,并出现了各种化身形象,如送子观音、白衣观音、鱼篮观音等。

  • 明清时期,观音已成为家家户户供奉的重要神祇之一,被视为家庭、子嗣、平安的守护者。

形象与象征

  • 常着白衣,手持净瓶杨柳,象征净化与治愈;

  • 有时脚踏莲花,象征纯洁无染;

  • 在民间,她既是慈悲菩萨,也是庇佑妇女与儿童的“娘娘”。

重要节日

  • 农历二月十九(诞辰日)

  • 农历六月十九(成道日)

  • 农历九月十九(出家日)
    在这些日子,信众会到寺庙或家中供奉观音,祈求平安顺遂。

传播

  • 随着华人移民,观音信仰遍布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泰国、日本、韩国等地。

  • 在东南亚,观音娘娘常与道教、民间信仰融合,成为跨宗教尊奉的慈悲神祇。